粮食安全,农机人重任在肩

第584期 2022-06-02 来源:大田农社 | 农机360网 作者:李勇
内容字号:

基辛格曾说,谁控制了石油,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;谁掌握货币,谁就控制了全世界;而谁掌握粮食,谁就控制了全人类。

今年以来,全球出现了两大不确定性,一是,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无休无止,德尔塔都还没远走,奥密克戎就接踵而至,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的疫情,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供应链扰动还在继续,经济下行压力巨大,诸多产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;二是,俄乌冲突引发的连锁效应,本以为是一场前进快攻的闪电战,谁晓得这都从春天打到夏天了,作战区域图几乎就没怎么变过,俄军由大阖大开的进攻路线改为步步为营的阵地战,战况越打越胶着,如此背景下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,屡创新高,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粮食、石油等资源问题,被所有国家提升到既高又急迫的关注程度。

特别指出的是,由两大事件引发的全球“粮食安全”,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,而且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。实际上,当前全球很多国家,粮食安全与温饱供给现状并不乐观。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(WFP)总干事大卫·比斯利说,“由于新冠疫情,全世界的饥饿人口增加18%,乌克兰冲突可能导致760—1310万人因饥饿遭受煎熬,陷入了超越灾难以上的灾难状态。”路透社报道则称,“超过非洲大陆总人口1/4的3.46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动荡局面。”另据资料统计显示,目前全球大概只有33个国家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,大部分国家的粮食依赖进口。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《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》显示,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.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,创历史新高。

基辛格曾说,谁控制了石油,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;谁掌握货币,谁就控制了全世界;而谁掌握粮食,谁就控制了全人类。我们不想去控制谁,但是,自己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,粮食安全,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,从来不曾动摇过。

稍稍往前一段时间,河南某地个别用户将正在灌浆的冬小麦收割做青贮的事件,如一滴水滴进滚烫的油锅,油花飞溅,引发了全民关注,国家相关部门也从法律法规层面出台了管理规定,防微杜渐,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。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

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对于我国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,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,值得我们骄傲的是,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我国用占全球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活了近20%的人口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。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粮食产量从3000亿斤到4000亿斤用了14年,从4000亿斤到6000亿斤用了12年,而今,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吃不饱饭的问题已经彻底成为历史。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,比上年增加267亿斤,增长2%,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粮食生产喜获18连丰。成绩固然可喜,但是也不可出现丝毫松懈,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《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》显示,到“十四五”期末(约2025年),中国可能出现1.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,其中谷物(三大主粮)缺口约为2500万吨。这些鲜亮数字背后,是“藏粮于技,藏粮于地”的强大支持。

国家粮食安全是多方因素综合发力的结果,在保护耕地、发展水利、科学育种、科学防虫防灾、数字化管理、全面实施农业政策补贴等措施的同时,农业机械化推广与提升亦是功不可没。据统计,我国当前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亿万千瓦,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作业率达85%;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58%,通过机械化推广,让我们最大程度地集约、节约生产,做到颗粒归仓,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着眼未来,发展农业机械化,在保障粮食安全、实现丰产丰收、增产减损、确保颗粒归仓等环节上依然大有可为。

一是,加速推进全程、全面机械化,尤其要关注与加速小众农作物作业机械产品推广,有效满足丘陵、山区特需作业机械供给,让减少人力、增产减损惠及农业生产全领域,最大程度地确保颗粒归仓。

目前,玉米、小麦、水稻3大主粮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全面超过85%,基本实现了机械化,而与之不相同步的是,设施农业、农产品初加工综合机械化程度仅38%,畜牧养殖综合机械化程度不足35%,茶叶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仅达到28%……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,不仅如此,全国在诸多小众农业品类领域存在空白机械供给,亟待进一步提升。针对丘陵、山区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程度提升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指出,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项,加快创新。将大马力机械、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、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。所有农机企业必须顺应大势,加大产品研发及升级力度,有所作为。

二是,加速智能化,降低粮食生产成本,提高农民收益,提升农产品竞争力。

资料统计显示,全球67%的蔬菜、50%以上的生猪、50%的苹果、40%的柑橘,都是中国生产的,而我国的人口不到全球的20%,原本我们可以通过出口转移我们过剩的农业产品,但因为成本过高(土地、人力、生产资料等成本的叠加),我们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,因此,通过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这一战略途径来确保耕地、确保产能、技术增产、降低生产成本,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,提高竞争力,依然任重道远。加速智能化、无人化、数字化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,可以有效实现高效率作业,降低成本,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。因此,智能农机装备领域有着无比广阔的空间,值得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。

三是,统筹兼顾,“大农机”服务“大农业”。

近年来,随着国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和饮食结构调整,人们的认知在发生改变,肉、禽、蛋、奶等畜牧产品已经成为“粮食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于是,在传统农作物种植已经处于连续亏损和产出失衡状态的背景下,许多农民已经把投资方向转向了畜牧产业。国内农业种植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“粮食作物+经济作物+饲料作物”转变的速度持续加快,同时,高质量瓜果蔬菜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增长,“大农业”的范畴越来越宽广。但是,不管怎样,必须在保证口粮供应的基础上拓展其他领域,统筹兼顾,不可偏废。农机装备产业必须顺应农业发展趋势,提供适用、好用、耐用的先进产品,助力农业产业升级。

结束

一句话概况,我国赢得粮食安全的挑战得路径,就是如何用越来越有限的耕地、越来越有限的水资源、越来越少并越来越贵的劳动力,生产出更多、更好、更安全的农产品。这其中,农机装备产业重任在肩,大有可为,值得全体农机人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!

文章关键词: 农机 粮食
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,请与本站编辑部(tougao@nongji360.com)联络。新闻热线:010-62278600/62276900。责任编辑:孙雪珍。

作者介绍

李勇

李勇,山东潍坊人,从事农机业内职业20载,先后就职于国内第一品牌农机制造企业、首家上市农机流通企业,从事过品牌传播、运营管理、市场营销、战略研究等多个岗位,对企业管理、流程内控、竞争分析、营销策略、商业模式、行业走势、农机价值链、行业标准等研究见解独到。作者邮箱liyong761201@163.com

大田农社
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
大田传媒旗下
农机360网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
大田旗下网站
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
帮助中心
帮你选购 帮你贷款 帮你维权 注册登录
关于大田
关于我们 农机生态服务 农业生态服务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用户指南
  • 客服QQ
    1716904881
  • 企业邮箱
    service@nongji360.com
  • 服务热线
    4008-360-1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