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「存量厮杀」!农机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,藏在这三个创新里

第729期 2025-05-23 来源:大田农社 | 农机360网 作者:李勇
内容字号:

经过多年进步,如今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迈出新的层次,大众化农机需求得以充分满足,传统农业需求呈现出存量竞争特点,更新换代正成为传统农机的增量主流。

中国农机市场进入深度变革期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原局长罗俊杰披露,中国农机市场近年来总体低迷。2024年,10种重点产品中7种产量同比下降。

从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三类农机产品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国大型拖拉机产量11万台,同比下降0.3%;中型拖拉机产量24万台,同比下降16%;小型拖拉机14万台,下降15%。

数据下滑的不仅仅是产量,市场销量、利润率等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。

由此可见,任何产业升级调整,往往都会伴随着运行速率趋缓,农机行业也不外乎如是。

经过多年进步,如今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迈出新的层次,大众化农机需求得以充分满足,传统农业需求呈现出存量竞争特点,更新换代正成为传统农机的增量主流。整体看,农机作业应用场景由平原向丘陵山区转移;农机产品需求趋向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,从“大众”产品向“小众”产品转移明显;用户群体由单个购买者向农业合作社、农机合作社、农机大户、家庭农场等群体组织转移。农机市场需求更加集中,也更加趋于规模化,对农机产品的性能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,农机行业产业结构正在需求变化中重构。

市场下行,触痛着业内所有人的思维底线,也消磨着大家的信心。可是,不管大家如何不情愿,产业运行大势不可逆转,唯有顺势而为,不断变革与创新才是最有效的途径。

回顾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,我们把2004年以后的10年定义为超常规快速进步的“黄金十年”,行业年度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,年度利润水平在机械行业领域位于前三,国内农机产业迅速发展,农机产品供给得以有效满足。

农机行业基础积累完成后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产业发展周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,自2015年起,农机行业进入升级调整阶段,发展主基调由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,产业升级与短板补齐成为发展主基调。市场运行速率降频,2018年产业规模出现微增长,利润出现负增长,创造了近20年来产业发展最低谷。

在经历了3年的疫情期之后,2022年,动力机械“国三升国四”造就了销量透支,接下来的2023、2024两年,市场运行连续下行。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,更加趋于白热化,个别以低端传统农机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,已经到了亏损或消亡的边缘。

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,创新是当今社会最崇尚的发展路径,也是经济进步的最大助推力。

农机企业变革与创新,至关重要的是做好三点:

首当其冲的是,聚焦技术与产品变革与创新。

从根本上讲,技术和产品决定成败。

产业发展层面,我国在农机高端领域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存在发展短板,如超大马力拖拉机、大型联合收获机、高端复合型大型机具等,同时,在农机装备高精度传感器、智能控制器、精密液压元件等,进口依赖严重,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。

企业竞争层面,大众化农机产品的迭代升级加速,诸如拖拉机产品的无级变速技术、动力换挡技术等,正在实现着跨越式升级,相关农机企业必须倾力而为。

同时,农机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更是对所有农机企业提出的直面考验,涉及到企业产品设计、技术工艺、精益制造等运营各环节,缺一不可,不容疏漏,提升和进步空间不小。

其次,要聚焦经营模式变革与创新。

不管是农机制造企业还是农机流通企业,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与时俱进,不断进行经营思维与经营模式的变革与创新。

对于农机制造企业而言,中小规模农机企业,最基础的创新路径是“跟随+迭进”,就是在成熟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基础上,针对用户不同需求予以针对性改进,既满足差异性作业需求,又有效规避专利侵权。对于头部农机企业而言,则应该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,加大投入,侧重开展创造性、开创性创新,引领所有产业企业追赶全球一流水平。

对于农机流通企业而言,要抓住产品和用户两个核心要素,在农业机械化有效解决方案提供与完善服务上下功夫,要善于利用“线上+线下”并行的营销手段,实施多样化经营,紧紧抓住用户的心,不断提升营销与服务水平,才有可能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。

第三,要聚焦价值链变革与创新。

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生产方式迈向机器大工业生产,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,进而扩展形成了广阔的市场。伴随分工不断深化,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。特别是近几十年,信息技术缩短了不同国家、地区之间的距离,价值链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投资和资源配置,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。农机产业价值链也伴随着大工业进步而余家丰富和多样化,所有农机企业都必须关注价值链体系创新。

农机制造企业,在供应链建设上,建议优先保证核心关键部件自制的基础上,拓展合作紧密的加工配套体系,密切协调,既要保证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,又要考虑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。

农机流通企业,则要全面考虑与农机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,这种合作一定是基于制造企业有好的产品,而流通企业必须有强大的分销能力,能够形成利益共同体,这是最基础的要素。

与此同时,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农机企业,都必须建立全球化视野,不管国际环境如何变化,市场全球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,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在拓展合作空间的同时,规避有可能出现的风险。


纵观我国农机行业,在政策支持、产业周期变化、技术升级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,焕发出新的特征,也衍生出新的发展动能,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市场运行低谷后,正在趋好运行。有机构预测,2025年我国农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997亿元,总体向好。

结束

不管行业运行态势如何,农机企业必须顺势而为,在夯实基础、强大自身、丰富资源、不断变革与创新中突破与进步,创造新的价值。

文章关键词: 农机 市场 创新
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,请与本站编辑部(tougao@nongji360.com)联络。新闻热线:010-62278600/62276900。责任编辑:孙雪珍。

作者介绍

李勇

李勇,山东潍坊人,从事农机业内职业20载,先后就职于国内第一品牌农机制造企业、首家上市农机流通企业,从事过品牌传播、运营管理、市场营销、战略研究等多个岗位,对企业管理、流程内控、竞争分析、营销策略、商业模式、行业走势、农机价值链、行业标准等研究见解独到。作者邮箱liyong761201@163.com

大田农社
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
大田传媒旗下
农机360网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
大田旗下网站
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
帮助中心
帮你选购 帮你贷款 帮你维权 注册登录
关于大田
关于我们 农机生态服务 农业生态服务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用户指南
  • 客服QQ
    1716904881
  • 企业邮箱
    service@nongji360.com
  • 服务热线
    4008-360-1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