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装载机渗透率超过20%,为什么电动拖拉机不能?

第743期 2025-08-29 来源:大田农社 | 农机360网 作者:仇半农
内容字号:

​拖拉机的终点是纯电动化,但现实的情况很尴尬。一方面,拖拉机的电动化进程进展缓慢,国内尚无企业成功实现电动拖拉机的批量生产和销售,即尚未实现商品化;另一方面,受补贴政策导向影响,企业普遍将重心放在了混合动力机型上,导致纯电拖拉机实质上被边缘化。


但笔者本人却是很看好纯电拖拉机的前景。那么纯电拖拉机如何打破现有的困局呢?笔者认为可以向电动装载机行业学习,因为拖拉机与装载机是近亲,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,且电动拖拉机和电动装载机的使用场景也有很多的重合,所以学习借鉴和意义和必要性很大。

一、电动装载机的突出表现

image.png

先看装载机的市场表现。工程机械行业报表显示,2022年电动装载机全行业销量1160台,渗透率忽略不计,2023年3595台,渗透率约3.5%,2024年11466台,渗透率攀升至10.4%;2025年1—7月电动装载机累计销售16344台,超过去年全年,且累计渗透率高达22%。

数据显示,从2022年1月的39台增至2025年6月的3049台,电动装载机行业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。相较于挖掘机、压路机、吊装机等,装载机的电动化进程最为迅猛,渗透率也最高。那么,电动装载机成功的秘诀何在?其电动化的成功经验,或许能为电动拖拉机提供有益的启示。

二、电动装载机值得拖拉机借鉴的几个方面
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!既然电动装载机行业发展异常迅速,那么背后一定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。

1、纯市场化,企业不等不靠,积极参与

诚然,有一些地方推出了对电动装载机购买环节进行20%~25%的补贴政策,但整体看并没有农机行业全国性的补贴政策,所以电动装载机是纯市场化的产品。

笔者意在强调,从事装载机业务的工程机械企业并未依赖外部力量,而是凭借市场化竞争手段推动电动装载机业务的发展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

反观农机行业,目前农机的电动化水平明显要落后于商用车、工程机械行业,更别说是乘用车行业了,乘用车电动化在2024年渗透率就超过了50%,电动汽车成为主流,而农机电动化进程异常缓慢,虽说不能说渗透率为零,但绝对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。

农机电动化缓慢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在等待政策支持,特别是补贴政策。例如,江苏省在2024年出台了对200马力及以上混合动力电动拖拉机的补贴政策,提供高达17.5万元的补贴,这显著提升了企业在混合动力电动拖拉机领域的积极性。相比之下,关于纯电拖拉机的补贴政策尚未明确,缺乏补贴消息和具体标准,导致企业对发展纯电拖拉机的兴趣相对较低。

这当然不能说全是企业的问题,虽然追随补贴政策的导向能规避诸多风险,但同样也可能错失诸多发展良机,唯有企业在无补贴支持的情况下,依然能通过努力使纯电拖拉机超越现有燃油拖拉机,方能彰显电动拖拉机的绝对优势。

2、选对了场景

1765年瓦特重新发明了蒸汽机,也就是改良,之后进入商业化应用,但其实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已存在上百年,且有人还干得很好了,如1712纽科门蒸汽机。

但在瓦特蒸汽机之前,蒸汽机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,之所以说瓦特重新发明了蒸汽机,是因为瓦特蒸汽机找到应用场景,之后才能进行技术验证和不断地改良,然后推广到更多的应用场景,最后成为全世界的动力源,并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。

瓦特蒸汽机找到了煤矿这个绝佳的使用场景,具体工作是井下排水。

井下排水曾经是困扰着煤矿产量和效率的最大问题,瓦特蒸汽机为井下抽水机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,这样就能全天开采,以及开采地底深层的优质煤,而瓦特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正是煤炭,而煤矿上最缺的就是煤炭,使用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,蒸汽机在煤矿上被大量的使用,而大量的使用让蒸汽机有了技术改进和优化的可能,随着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,蒸汽机逐渐为众人所知并接受,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展至运煤火车、远洋货船等领域,最终蒸汽技术风靡全球。

可见对于一个新技术,使用场景的重要性,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场景,一项好技术可能会沉寂百年,而电动装载机显然是找到了一些好场景,装载机行业,凡是找到合适的场景的公司,其电动装载机卖得都很好,如柳工专注于港口物流的大吨位电动装载机,博雷吨深耕于牧场,临工开拓砂石骨料行业,徐工更看重大型矿山客户的开发,这些场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作业场所固定,工作标准化程度高,便于充电的补能,且作业周期长,作业频繁,最看重使用成本。

目前拖拉机的电动化,尤其是纯电拖拉机的电动化,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一个好场景,众多企业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习惯,将电动拖拉机的应用场景局限在大田作业之中。然而,大田作业对拖拉机续航能力的严苛要求,加之野外作业补能难题的棘手,使得这一路径难以为继。

所以电动拖拉机要想快速进入市场,企业需要先找到一个类似蒸汽机在煤矿上一样的使用场景,中科原动力在开发牧场场景,有可能是一条正确的道路。

3、技术迭代日新月异,产品亦随之日益精进

从2020年开始有企业把电动装载机投向市场,到2025年技术上应该是迭代至少五次了,迭代的过程,本质上即是技术不断熟化、用户逐步接受的过程。从机械设计的视角审视,世间并无一成不变之成熟产品,唯有持续改进、日益熟化的产品方能立足。,如果电动拖拉机没有被批量投入市场使用,一直停留在实验室的话,就不会有技术上的进步。

在不断的迭代中,设计上的问题被不断的发现,电动装载机明显比以前更好用,也更可靠了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三电系统的成本持续降低,特别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成本。根据高盛集团的预测,到2026年,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将下降近50%,价格预计将从2023年的149美元/千瓦时降至80美元/千瓦时。此外,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/kg以上,配合快充技术(30分钟补能80%),完全满足装载机“短周期、间歇性作业”的需求(日均工作时长8~12小时,充电1~2次即可覆盖)。电池在整体成本中的占比在下降,电动拖拉机的整机成本也在下降,用户购买的门槛在不断地降低,与传统燃油车的价格劣势越来越不明显。

同时,经过大量使用和持续改进,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升,头部企业(如徐工、三一、柳工)的电动装载机已在国内外矿山、港口等严苛场景中累计运行超过50万小时,故障率低于燃油车(主要部件如电机、电池的MTBF≥2万小时),用户信任度大幅提升。例如,徐工的电动装载机在港口、矿山等工况下作业效率大幅提升,故障率进一步减少,已有超过50台徐工纯电装载机使用时间超过20000小时。柳工的电动装载机业务也引起行业关注,其电动装载机与传统燃油装载机相比,运营成本节省约28万元/台,并且预计到2028年电动装载机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2%。

目前无论是纯电拖拉机,抑或混动拖拉机,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使用时间太短,没有经过充分的验证,产品停留在实验和试验阶段。

4、创新的商业模式

电动化产品要进入市场,前期有几大问题:首要难题在于用户接受度,其次是价格与价值的不匹配,再者是产品本身的成熟度不足。

要解决前两个问题,让用户先能试用起来,就需要商业模式、营销手段上的创新。

为了加速电动装载机的市场渗透,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采取了包括“设备免费试用”、“零首付租赁”、“机电分离,电池租赁”等创新模式,并提供核心三电系统五年甚至终身质保,以增强用户体验和信任。这些策略已在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验证,电动装载机在这些项目中的成功应用,如徐工XC968-EV在川藏铁路的定制化配置和高效表现,不仅提升了工程效率,还实现了零排放,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案例,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接受度。

电动拖拉机要进入市场,电动装载机遇到的问题,拖拉机一个都不会少,且还会有更多的问题,针对用户认知不足与价格高昂的难题,商业模式的创新尤为关键。切不可静待用户自行觉醒,以免错失良机。而应主动出击,消除用户疑虑,破解销售障碍,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,抢占电动化领域的先机。

结束

农机的电动化进度的确很慢,这是由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,但是电动农机的需求客观存在,且是巨大的蓝海,但企业行动很慢,等靠要的思想很严重,如果要学习装载机行业的话,笔者认为首先要行动起来,找到合适的场景,让技术迅速的熟化,然后才能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。

文章关键词: 电动 拖拉机
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,请与本站编辑部(tougao@nongji360.com)联络。新闻热线:010-62278600/62276900。责任编辑:孙雪珍。

作者介绍

仇半农

农机行业资深专家,管理学硕士,有在农机推广部门,国内大型农机零部件企业、主机制造企业二十年工作经历,擅长营销策划与行业趋势分析,当前就职于国内某知名投资机构,专业从事三农政策及需求研究。

大田农社
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
大田传媒旗下
农机360网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
大田旗下网站
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
帮助中心
帮你选购 帮你贷款 帮你维权 注册登录
关于大田
关于我们 农机生态服务 农业生态服务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用户指南
  • 客服QQ
    1716904881
  • 企业邮箱
    service@nongji360.com
  • 服务热线
    4008-360-128